首页 > 要闻动态 > 全省各地
丹东市“五个着力”推动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6日  信息来源:丹东市政府网站
【 字体: 】 【打印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指明了今后我市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方向。今年起,我市将着力从五个方面发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确保每年城镇新增1.7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以稳定的就业形势助力丹东实现振兴新突破,以高质量的就业助力丹东建成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一是着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凝心聚力破除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各种壁垒,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等政策,延续实施社会保险降费率、缓缴、差异化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发展要素、税负、物流及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强对国家安全急需、“卡脖子”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广泛运用股权、债券等形式开展直接融资。

  二是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为抓手,全面实施“助企纾困·提振信心”专项行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保障用工”专项行动、“心系中小微·助民企发展”用工保障专项行动、“技能兴企”行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专项行动、“零工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等7大行动,主动为市场主体和重点群体提供更精准、更匹配、全方位服务。落实全省新时期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政策相关措施,完善各县(市)区重点政策落实清单调度制度,出台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暂行办法,加力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就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政策,优化社保费返还、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工补贴性职业培训、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政策,推行“免审即享”“即申即享”“直补快办”,切实稳住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岗位,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三是着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落实“鸭绿江英才计划”,聚集“带土移植”高水平团队,到2025年,引育拔尖创新人才50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30个。继续推动丹东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工作,强化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引育、服务及管理,继续开展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400人以上。全面开展“万名学子留丹来丹”专项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行动,全年持续开展携企带岗进校园系列活动、线上线下招聘会,延续实施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名校优生”“高校直招”“特岗招聘”“三支一扶”创新举措,千方百计吸引毕业生留丹来丹就业创业。尽快出台促进驻丹职业院校学生留丹就业创业奖励政策,按驻丹职业院校学生留丹就业创业人数及比例,对成效明显的职业院校的书记和校长,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吸纳驻丹职业院校毕业生成效明显的本地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全面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留丹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企业吸纳、青年见习、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场地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政策,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参加免费创业培训,支持各县区创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载体),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达到100%。到2025年,每年为丹东引进、留用人才1万名。推进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引导院校与本地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参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到2025年,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建设2个国家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培养“丹东工匠”“丹东市优秀专家”“丹东农艺大师”“丹东名医”“丹东名师”50名以上。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等培训,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00人次以上,指导技师学院省赛获得金、银牌选手提高技能水平,促进金、银牌选手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四是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重点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行动、岗位征集行动、重点群体创业带动就业推进行动、农民工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直播带岗品牌建设行动等7大行动,面向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加快建成丹东智慧人力资源市场二期项目,促进短期、临时、灵活用工新兴市场壮大发展,满足零工需求人员快速就业、增加收入,实现精准画像,智能匹配、双向推送,零工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找工作,促进零工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每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00场以上。全面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措施,鼓励低保、贫困、残疾、妇女、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等就业困难人员,通过企业吸纳、提升技能、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多形式实现再就业,对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五是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决策部署,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公共就业服务队伍业务能力水平。聚焦推广社区充分就业网格化管理试点经验,推动建设“舒心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和“暖心型”充分就业社区,高标准完成省人社厅委托的课题的调研工作,倡导各县(市)区跟进开展社区充分就业“网格化”管理,完善覆盖全市城乡社区(村屯)一体的“4+1”网格化就业服务联动体系,建立覆盖三县三区的“1+2+3+4+N”智能型充分就业社区平台,逐步打通与丹东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辽宁政务服务网等各类信息平台的壁垒,推动信息共享,强化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员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贴近群众的亲情、友情、邻里情,每月走村入户调查掌握全市人才数量、年龄结构、就业需求、能力素质,精准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并建立试点经验推广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专题会议,调研推广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督导检查,确保推广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