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三个新突破”的开局之年。这一年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牢固树立工业立市思想,开拓进取、扩大开放,成功抵御了“非典”疫情所带来的困难和影响,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 合
【经济总目】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铁岭市生产总值(GDP)实现17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增幅加快5.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l.4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2亿元,增长2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9亿元,增长12.0%。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9.1%、36.9%的和34.0%。人均生产总值5896元,合713美元,比上年增加820元,增长16.2%。
【财政税收】2003年全市税收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完成地区税收收入 18.0亿元,比上年增长 17.7%。其中:国税收人9.4亿元,增长12.5%;地税收人8.6亿元,增长19.4%。全市非税收入达6.2亿元,增长23.0%。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市本级完成4.2亿元,增长40.0%;县(市)区完成5.4亿元,增长 2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市本级支出10.7亿元,增长8.5%,县(市)区支出13.8亿元,增长23.4%。
【价格指数】市场价格稳步增长。全年城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 102.0%,比上年提高 2.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除交通和通讯类与食品类中的禽蛋价格下降、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与上年持平外,其余都上涨。
2003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标 |
当年价格指数(%) |
比上年上涨(%)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0 |
2.1 |
一、食品类 |
102.7 |
1.9 |
其中:粮食 |
96.3 |
1.8 |
肉禽及制品 |
102.1 |
0.9 |
蛋类 |
96.3 |
-3.6 |
水产品 |
107.4 |
8.4 |
蔬菜 |
113.6 |
14 |
干鲜瓜果 |
94.4 |
13.3 |
二、烟洒及用品 |
99.0 |
1.8 |
三、衣着 |
96.7 |
0.8 |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97.2 |
0 |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4.8 |
6.8 |
六、交通和通讯 |
96.7 |
-1.8 |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3.6 |
1.3 |
八、居住 |
106.5 |
5.2 |
二、农业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市实现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2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种植业“一带五区”种植面积达到24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6.5%,基本形成了“一带五区”和“六大基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化新格局。
200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农业总产值58.5亿元,增长11.5%;林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8.8%;牧业总产值53.6亿元,增长11.2%;渔业总产值1.0亿元,增长9.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7亿元,增长9.3%。
【种植业】全年实现粮豆总产量252.7万吨,比上年增加13.2万吨,增长5.5%。其中水稻23.2万吨,下降32.0%;玉米 199.5万吨,增长11.6%;小麦0.4万吨,下降68.8%;大豆9.0万吨,增长23.1%;油料10.4万吨,增长23.1%;蔬菜291.5万吨,增长0.4%。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实际种植面积比例为61:39(地方口径)。
【林业】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创历史新高。全年植树7954万株;完成造林面积23583公顷,其中,用材林5161公顷,经济林1862公顷,防护林15112公顷;退耕还林7333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33660公顷,其中新封山育林面积14202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335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2。8%。
【畜牧业】全年牛存栏61。9万头,羊存栏32.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8.0%,猪存栏120.7万头,比上年下将5.5%。全年肉类总产量43.4万吨,比上年增长7.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0.5万吨,增长7.0%;禽肉产量12.4万吨,增长10.3%;牛奶产量4.3万吨,增长33.8%。
【渔业】全年水产品产量13107吨,比上年增长12.l%。水产品养殖面积5196公顷。
【生产条件和农田水利建设】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5.8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4%;全年农村用电量47893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18.l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601吨;机收面积达19333公顷,比上年增长32.4%。年未有效灌溉面积15.7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呈现生产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新局面。200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29.6%。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实现工业增加值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4亿元,增长 17.3%,非国有经济完成总产值65.2亿元,增长37.l%;轻工业完成产值30.9亿元,增长33.2%,重工业完成产值95.7亿元,增长26.5%。
【产销衔接】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产品销售率为96.0%。在销售产值中,轻工业完成29.4亿元,增长32.8%;重工业完成92.2亿元,增长ZI.2%。
【产品产量】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新产品产值增长较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7亿元,增长26.4%。全市完成重点项目技术改造63项,技改投资达12.1亿元,开发新产品135种。原煤、发电量等主要产品实现稳步增长,鲜冻畜肉、阀门、水泥、密封件、起重设备产量增势较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品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983.6 |
15.5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37.4 |
14.3 |
鲜冻畜肉 |
万吨 |
2.9 |
33.2 |
白酒 |
万吨 |
6.6 |
13.5 |
乳制品 |
吨 |
1300 |
-5.3 |
焦炭 |
万吨 |
22.7 |
2.5 |
阀门 |
吨 |
8735 |
1.2倍 |
水泥 |
万吨 |
144.1 |
20.3 |
成品钢材 |
万吨 |
3.2 |
5.2 |
起重设备 |
吨 |
2686 |
18.4 |
密封件 |
亿件 |
1.7 |
62.8 |
【企业效益】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盈亏相抵实现利润5.l亿元,比上年增长92.1%;利税总额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2%,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建筑业】2003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0%。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3.0亿元,施工面积237.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2.7万平方米,实现利税8743万元,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57251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2亿元,增长46.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增长44.0%。
【投资构成】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单位投资13.l亿元,比上年下降10.4%;非国有经济投资50.7亿元,增长74.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3亿元,增长19.0%;技术改造投资12.1亿元,增长45.8%;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10.5亿元,增长11.7%。
【投资结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2亿元,比上年增长92.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8.0亿元,比上年增长97.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6.4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的21.9%。三次产业投资由上年的3.0:37.l:59.9调整为5.3:48.9:45.8。
【投资效益】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2.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70.1%;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竣工率为77%。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冷冻饮品1000吨/年,肉加工品4000吨/年,饼干4500吨/年,乳制品2000吨/年;粮食仓库 200万公斤,中等学校学生席位2044个,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730个,建筑面积0.85万平方米; 水泥20万吨/年.中成药1800吨/年;造林面积18万亩,城市道路扩建长度6.8公里;程控交换机人7.1万线/年;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新增3.1 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4万吨/日。
五、交通邮电通信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
【交通运输】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完成2303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76302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6%;旅客运输量2590万人,比上年下降13.5%;客运周转量84801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2.7%。
【公路建设】2003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公路288条,计4832公里,比上年增加43条,计259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国家级公路3条,计230公里,占总里程的4.8%;省级公路7条,计665公里,占总里程的13.8%;县级公路33条,计1033公里,占总里程的21.4%;乡级公路239条,计2841公里,占总里程的占总里程的58.8%;专用公路6条,计63公里,占总里程的1.3%。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7.2公里(不含高速公路132公里),比上年增加0.9公里。在各级公路里程中,等级公路达4826公里,占总里程的99.9%;有路面里程达到4826公里,占总里程的99.9%;黑色路面里程2137公里,占总里程的44.2%;晴雨通车里程4826公里,占总里程的99.9%;绿化里程3254公里,占宜林里程的80.4%。
【邮电通信】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266万元,比上年增长5.2%。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397万件,下降12.2%;特快专递16万件,增长39.2%;邮政储蓄平均余额完成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3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54.6万门,比上年增长9.6%;城乡电话用户48.6万户,比上年增加6万户,增长14.1%;其中,住宅电话40.5万户,比上年增加 2.8万户,增长7.4%;电话普及率为16.l%。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 45.7万户,比上年增加5.7万户,增长14.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2003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商品销售总额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24.6亿元,增长26.3%;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73.5亿元,增长18.6%。
【消费品零售】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国有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8亿元,下降31.2%;集体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6亿元,下降21.4%;股份制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1亿元,增长3.6倍;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7.2亿元,增长52.6%;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56.7亿元,增长11.3%。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57.9亿元,增长14.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8亿元,增长17.0%。
【商品交易市场】2003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165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4.3亿元,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个,成交额10.5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43.2%。
七、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8家,合同外资额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0%;实际利用外资101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8%。在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中,总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3项,占项目总数的34.2%,合同外资额19800万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88.1%。
【对外贸易】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外贸出口完成5801万美元,增长26.l%,其中,服装出口 1098.0万美元,食品出口2366.5万美元。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03年全市不断强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中心地位,坚持了市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大项目招商和抓住对重点国家和地区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全年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482个,实际到位资金62.8亿元,其中超亿元的大项目41个。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全年劳务输出1750人,比上年增长24.1%。2003年全市共实施专家项目27项,其中,国家外专局审批的项目12项,省统一协调的项目4项,市级项目11项。组织征集2004年专家项目37项,报请国家外专局批准可执行项目26项。从日本、法国、德国、荷兰、美国、加拿大、韩国等7个国家聘请36位专家来我市工作。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25项,组织培训人员217人次。
【旅游】2003年,全市积极实施建设铁岭文化名城战略,充分发挥我市“四张名片”的优势,全市旅游业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015人次,比上年增长70.8%;旅游外汇收人9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国内旅游收人6.l亿元,比上年增长50.6%;旅游总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50.7%。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金融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20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5亿元,增长17.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7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5亿元,增长 14.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7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金融机构现金支出7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现金累计净投放25.8亿元,比上年多投5.0亿元。
【保险】2003年全市保险机构累计承保金额为250.0亿元,比上年增长8.0%;保费收人4.7亿元,增长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人1.0亿元,与上年持平;人身险保费收人3.7亿元,增长19.4%。全年赔款金额6409万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5174万元,下降7.4%;人身险赔款金额1235万元,增长20.1%。
九、科技、教育和卫生
【科技】科技事业成绩显著。2003年全市拥有市级科研机构8个,从事科研活动320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1项,全市已经省认定各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本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175家,本年度新增25家。到2003年末全市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产品69项,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6.0%。签定各类技术合同54项,成交额505万元;受理专利申请310项,比上年增加58项,增长23.0%。
【教育】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教育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l%;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8%;普通高中在校生33565人,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民办高中在校生2302人,增长38.2%;有8223名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普通中专在校生6799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在校生7353人;有466名中专职业学校毕业生考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等院校招收学生数1358人,在校生达2789人;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984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在校生170人;年内有590人获得了高等教育自学本、专科毕业证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16.2万人;农村中小学新扩建校舍4.9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校舍9.7万平方米。
【卫生】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农村卫生院、所建设得到加强,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994个,个体诊所781个,其中医院20个。医疗床位7607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9332人,其中,执业医师3337人,执业助理医师926人,注册护士2772人,其他2297人。年末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8个,卫生技术人员797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36人;乡镇卫生院84个。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大大增强,全市无一例非典和非奥疑似病例。
十、文化和广播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3年,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化站93个,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单位6个。
【艺术表演】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年内完成各种演出728场,超额完成328场,较好地完成了“两会”、春节晚会、抗击“非典”、慰问部队官兵、韩国经贸洽谈会等诸多重大会议和宣传的演出任务。
【图书馆】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面积6267平方米,藏书49.5万册,比上年增加l.5万册,增长3.1%;接待读者36.7万人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50次,参加人次达3.2万人次;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4330条(项)。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2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29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3套,每周自办节目时间297小时5l分。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3%;全市有市县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4%。
十一、体 育
【群众体育】群众体育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参加群众体育活动人口达99余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的33.1%。学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6%,优秀率为29.0%。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8次,参加活动的人次达到150万人次。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在2003年全国跆拳道比赛中取得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在参加省级的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20枚、银牌21枚、铜牌18枚。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有2人在世界锦标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共获得2枚金牌;有1人在亚洲锦标赛中获得举重冠军。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达299.4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3.4万人,占14.5%;县(市)人口256.0万人,占85.5%;农业人口207.0万人,占69.1%;非农业人口92.4 万人,占30.9%。2003年全市出生率为7.42‰,降低0.11个千分点;死亡率5.73‰,上升0.5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l.69‰,下降0.69个千分点。
【就业】年末全市全部从业人员13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5.3万人,比上年未下降4.9%。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人数2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l万人,下降4.6%;在岗职工人数中,第一产业1.6万人,下降5.9%;第二产业10.2万人,下降l.0%,第三产业11.2万人,下降6.7%;在岗职工人数中,国有13.3万人,减少0.9万人;集体3.2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他经济6.4万人,减少0.3万人。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年完成国企下岗职工向失业保险并轨人数2.7万人,年末累计实现并轨12.1万人。努力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3.5万人,失业保险33.5万人,完成省定计划的106%。收缴养老保险费2.4亿元;发放养老金的退休人数达69970人,发放养老金8.9亿元,基本养老保险金社会发放率达100%。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机构101个,新建、改建高标准中心看老院15个,收养人员3400人,比上年增长13.3%。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2729人,发放保障金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6.6%。筹集扶贫帮困款物价值8500万元,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2340万元,增长93.5%。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5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50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7989万元。
【居民收入】2003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7319元,比上年增加769元,增长11.7%;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987元,比上年增加810元,增长8.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7元,比上年增加806元,增长16.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37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长7.1%;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7.2%,农村为48.8%。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5859元,增长17.3%。
【居住水平】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22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5平方米。
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名称 |
单位 |
城市居民 |
农村居民 |
2003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2年 |
自行车 |
辆 |
123 |
115 |
125 |
123 |
摩托车 |
辆 |
- |
- |
23 |
24 |
电风扇 |
台 |
30 |
22 |
35 |
38 |
洗衣机 |
台 |
82 |
81 |
57 |
56 |
电冰箱 |
台 |
70 |
65 |
11 |
11 |
彩电 |
台 |
111 |
110 |
90 |
86 |
录放相机 |
台 |
9 |
7 |
2 |
3 |
微波炉 |
台 |
15 |
10 |
- |
- |
热水器 |
台 |
38 |
39 |
1 |
3 |
家用电脑 |
台 |
9 |
7 |
- |
1 |
移动电话 |
部 |
42 |
36 |
20 |
14 |
普通电话 |
部 |
89 |
88 |
60 |
50 |
十三、土地、城建和环保
【土地资源及开发利用】2003年末全市土地面积12980平方公里,实有耕地41.4万公顷,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万公顷。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总体环境有新改观。2003年全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投入近2亿元,修建道路40条,共37.7万平方米,修建排水设施2.6万延长米,新增路灯4600盏,修建较大型广场、游园5个。铁岭中心城区投资3175万元,维修、扩建了12条主次干道和13条街巷路,新建黑色路面12万平方米,排水设施6070延长米,维修黑色路面及方砖7694平方米,植树42.2万株,新增绿地24.l公顷,新增公共绿地6.6公顷。建成了岭东排水暗渠,银北热源厂投入使用,柴河风光带一期整治河道工程全面完成。城市供水综合能力19.4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77.2%,供水管道长度增加8公里,供水总量3267万立方米;城市供气总量1510万立方米;新增煤气用户11000户,燃气普及率77.2%;城市供热能力897兆瓦,供热总量544万吉焦,供热面积628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单位39个,其中环境监测站7个;工业废水排放量3095.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683.8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6.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市建设环境治理项目31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11个,废气治理项目15个,本年竣工项目新增治理废水处理能力3620吨/日,治理废气处理能力171.6万标立方米/时。
注:
1. 此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2003年快报数和初步核算数;
2. 公报中的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统计数。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