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 -> 政府工作 -> 市政府工作报告 -> 大连
2004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9日在大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夏德仁
  发布时间:2004年02月23日  信息来源:大连人民政府
【 字体: 】 【打印文章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的第一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近年来面对挑战和机遇最多的一年。我们经历了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也迎来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已圆满完成。

  2003年,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6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6.9亿元,增长37.8%;实现外贸自营出口82.9亿美元,可比增长2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1亿美元,增长37.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5亿元,可比增长12.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5亿元,可比增长16.6%;国地两税和海关代征税共实现税收301.7亿元,增长25.5%;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310亿元,比年初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13元,分别增长11%和9%。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全力抗击非典,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去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全力以赴,科学决策,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构筑起交通口岸防控、城乡群防群控、医疗监测救治等三道防线。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58亿元,确保了抗击非典的物资需求。各级领导高度负责,靠前指挥;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广大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恪尽职守;社会各界慷慨解囊,积极捐助,谱写出一曲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无私奉献的胜利篇章。城市精神得到弘扬光大,城市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以后,又制定并实施了《大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大连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及6个配套文件,加快完善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执法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体系;开工建设了新传染病医院,提高了农村医疗设施水平和救治能力,完善了基层卫生防疫体系,为依法、科学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2.抢抓历史机遇,“大大连”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开局良好。按照《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的要求,一批重大项目开始组织实施。主城区“西拓北进”开始起步,三个卫星城和长海县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大大连”建设的布局和框架正在形成。党中央做出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之后,我市迅速行动、深入调研、筛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对大连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的肯定。国家首批下达的100个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项目中,我市争取到17项,总投资132亿元,占项目总额的21.8%,居东北各城市首位。制定了《关于振兴大连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和《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建设“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四大园区”的发展思路,提前布局并启动了100个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达763.4亿元。汽车音响二期扩建、移动通信终端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及软件园二期建设全面启动,已有16家世界500强软件企业落户大连;双 D港基础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引进了17个产业化项目;星海湾金融商务区一期工程开始启动,大连国家环保产业园开工建设。大孤山国际物流园区已开工,甘井子陆港物流基地工程全面展开。跨地区和行业组建了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即将开工,双岛湾石化工业园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数字化制造、光通信产业、精细化工等8个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全市完成技改投资7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大石化2000万吨炼油和两个船厂扩能改造项目进展加快。完成了大显电子、叉车、中药等10户企业的整体搬迁改造,总投资15亿元的重工·起重新厂竣工投产。推进了新船重工等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 E RP应用,25户企业实施了信息化示范工程。

  3.集中精力抓发展,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542.4亿元、增加值397亿元、利税1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5%、24.8%和20.5%,增幅为近年来最高。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00亿元。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出口1.2亿美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5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之一。农村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预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农业结构加速调整,粮经比例达到40∶60。渔业在减少养殖台筏的情况下,产值仍增长10.4%;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15万平方米、海珍品底播增殖面积20万亩,远洋渔船新增40艘;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快速增长,畜牧业总产值增长14.5%。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345家,带动50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市财力支持区市县开发各类项目676个,投入资金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北三市及长海县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5%以上;南三区发展全面提速。金州区跻身于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区)。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力度加大。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中小企业担保、信息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为197户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3.3亿元。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5万户,从业人员11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65.4%。

  在非典影响和沈大高速公路封路的情况下,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7万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23.5%;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4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分别增长2.6%和1.8%。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开发投资151.1亿元,销售商品房500万平方米。固定电话用户241.6万户,比上年增长34.2%;移动电话196.6万户,增长16.4%。金融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20.6亿元,比年初增长19.2%;贷款余额2100.8亿元,增长26.4%,是“八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信托业务健康发展,吸收民间信托资金10亿元。全市保险业承保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增长68%。又有4家内外资保险分公司在大连开业,已有5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3家外资银行开办全面外汇业务。中国进出口银行大连分行成立。大连商品交易所实现期货交易额3.99万亿元,增长91%;大豆期货交易量继续位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商贸流通业不断壮大,新型业态份额达到30%。减免税费3亿多元,使非典冲击较大的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得到救助,实现旅游总收入126亿元,旅游创汇2.5亿美元,举办各类展会43个,贸易成交总额280亿元。

  4.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出台了《大连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和《大连市外商投诉管理办法》,继续推行“大通关”工程,投资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组织赴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香港等大型招商活动14次,签订项目210个;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79个,合同外资45.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51.6%;四个开放先导区实际使用外资均比上年增长50%以上。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市新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突破100个,美国IBM、日本NYK、韩国SK、德国里瓦等2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相继到大连投资。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进出口突破155亿美元,可比增长22.4%。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新进展,新办境外企业11家,外派劳务2.4万人次。开通了3条集装箱远洋干线、2条国际客运空中航线和2条国际货运空中航线,结束了我市没有欧洲货运空中航线的历史。对外友好交往不断扩大,国外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已经发展到17个国家的23个城市。成功承办了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主办了亚欧经济论坛,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大连的国际影响作出了贡献。

  5.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城市重点建设项目88项,总投资115.6亿元。英那河水库扩建工程竣工蓄水,引英入连二期工程和瓦房店引水应急工程相继开工,提高了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中山路综合改造顺利完成;天津街商业区改造一期工程竣工。大石化5500吨海水淡化项目建成投产。周水子国际机场扩建、烟大火车轮渡、庄河港、大连湾通用杂货码头、后盐立交桥、火车站至东海公园有轨电车线路改扩建、泰山热电厂等项目开工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进度加快。新机场、庄河电厂、核电站、金窑铁路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新建农村油路361公里,又有92个村通上油路。大修城市主干道23条、街巷路68条,完成侯一小区、火车站前等地下人行通道建设。快轨14个平交道口封闭工程基本完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畅通工程”第一名。旅顺、长海生活污水处理厂,金州生物技术垃圾处理厂及香海热电厂等一批环保项目相继竣工。新建金湾等7个广场和游园绿地35处,新增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9.8平方米。完成了党政内网二期工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支付网关系统应用开发和RA系统升级改造;开通社区呼叫中心,完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扩容工程,提升了城市信息化水平。加大了城市综合执法和管理力度,治理劈山毁林、占道经营及违章建筑;综合整治快轨沿线、马栏河及火车站周边等环境和清理海上非法养殖物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整顿城市近郊采矿场,完成了付家庄等8个区域的烟尘综合整治,关闭了大连湾水泥厂、东方水泥厂和南关岭木材市场,城乡结合部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6.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体制和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冰山、大显等7户企业试行经营者年薪制取得明显成效。改革港口管理体制,组建了港口管理局和大连港集团。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了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主干路地下通道等项目的市场化融资,全年实现融资额18.7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全面合作和融资协议。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倍。财政性投资的677项单项建设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定了土地储备改革方案,建立了土地储备中心,新增储备土地680万平方米,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挂牌346万平方米,占全部使用土地的98.8%;通过政府采购节约资金3.8亿元,节支率达15.6%。圆满完成了以“属地征税、分税、分享”为主要内容的市县两级政府间分税制改革。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并投入1.58亿元对县区转移支付,全市农民负担平均下降58.7%。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长海县的石城乡、王家镇划归庄河市管理;理顺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中的各区域关系;扩大了甘井子区城区界限和规划审批权限等。完成村和街道的区划调整工作,全市1520个村合并为1010个,市内四区街道由59个合并为37个。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了人才和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

  7.全心全意为市民办实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新提高。全市实现城镇就业与再就业14.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万人,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1.5万人。新建了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和培训市场,出台了财政扶持、税费优惠、小额贷款等6个方面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和提供补贴9000多万元。市财政向市县两级信用担保公司注入5600万元,用于下岗职工小额贷款担保。出资3038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发了公益性岗位。拨付资金5.8亿元,使3.87万名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国有企业职工,足额领到经济补偿金。财政向养老保险基金注入8.15亿元,保证了38.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筹集3100万元,将2.5万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疗保险统筹;市县两级分别对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实行统筹管理,市政府拨款1100万元,解决了统筹前的医疗费拖欠问题。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到151.4万人。清理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4.3亿元,占总额的91%。

  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1.5亿元,保障城乡困难群众12.2万人,临时救济低保对象和各类困难群众52万人次。落实重大疾病救助、廉租房等配套政策,全年共为低保家庭补贴支出2517万元;多渠道筹集资金653万元,使近3万名困难家庭的学生得到就学资助。完善城乡救灾应急政策,市县两级政府投入702万元,救济灾民7.7万人次。投入5800万元,落实1.7万名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和烈军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待遇。为甘井子中下泉地区1.8万名农转城群众办理了养老保险。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48栋,入住2.3万人,大连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农民工扶助项目试点城市之一。

  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全年拆除旧房260万平方米,改善了2万户旧城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其中,市政府直接出资6亿元用于居民动迁补贴。新安装楼道灯1.5万盏,对22个多产权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2%。市政府支出1亿元,完成市区煤气地下管网改造100公里;新增煤气用户3万户,偿还1万户煤气历史欠账,煤气普及率达到99%。新增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96.8%。完成市区供排水管网(线)改造30公里。

  8.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继续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我市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年各类扶贫帮困活动投入款物总价值3.7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物价值8987万元。向贵州六盘水、西藏索县和朝阳市等6个地区对口支援款物4020万元。积极开展村(居)务“双评议”活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社区建设,全市6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581个社区服务站达到国家标准。继续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工作,依法治市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打整治成效显著,有力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确保了各类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社会稳定。

  科技工作成果显著。科技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新增孵化器8家,累计达到22家、孵化场地面积3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00家;争取到国家级科技计划53项,受理专利申请3055件,比上年增长57.5%;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软交会”和“中国国际专交会”,我市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启动了旅顺大学城建设,支持大连医科大学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建设新校园;建成大学生公寓12.6万平方米。支持高校“211” 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市政府投资9000万元,支持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学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规模增加2万人。投入3200多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16.3万平方米。城乡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50万平方米。吸收社会投资1.5亿元发展民办教育。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1万人。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专业艺术、群众文化和文博工作获10项国家级奖。广播电视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有线数字电视开通;广播电视节目获国家级政府奖28项、国际级奖2项。城区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达标验收,城乡居民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人口出生率5.1‰,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承办了全国第五届城运会分赛区比赛并荣获最佳赛区,奖牌总数列第五名。谢延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残疾人。人防、新闻出版、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民兵与预备役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9.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年初政府制定了《大连市政府工作规程》及《政府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八不准”》。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废止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18件、修改19件、新制定政府规章17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类审批事项削减比例达到71.9%;市政府各部门366项审批事项进入行政审批大厅集中办理,占全市审批事项总数的83%。建立了机关建设考核、公务员素质能力量化考核、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公务员监督投诉制度,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1277件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理完毕。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国家、省交办和市立案的重要信访案件按期办结。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特别是上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与监督,同时也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及国内外各界朋友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中省直各部门、兄弟省市及外地驻连机构和驻连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性制约增强,城乡供水形势依然严峻,电网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优秀人才短缺。二是改革相对滞后,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三是软环境建设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有的部门和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甚至存在以权谋私等现象。四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压力加大,部分群众生活仍很困难。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卫生体系、文化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认真研究,加快解决。

  二、2004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4年是全面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一年。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周期性的上升阶段,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虽然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确定因素,会对我市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上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我市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2004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以 “大大连”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统揽全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2004年,我市预期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高于2003年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抢抓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大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国家对大连城市定位和产业布局的肯定,将使大连获得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只待我们发奋努力。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要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已经明确的发展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力争使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强。

  2.在创新中增强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振兴老工业基地,国家支持是必要条件,但最根本的是培育我市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创新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要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市场化程度。要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培养大批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名牌产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努力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大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总是流向环境优越、最有利于发展的地区。新一轮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投资环境的竞争。要坚持不懈地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法制环境、行政环境和政策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真正形成万商云集、万众创业的良好局面。

  4.适度超前储备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的现象日渐显现。在事关大连未来发展的水源、电力、土地以及人才等战略性资源问题上,我们必须料远若近,未雨绸缪。按照优先积累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加快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管理,开发新型能源。要加强土地储备和宏观调控,严格规划控制与管理,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要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5.把造福群众作为政府工作的不懈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要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大大连”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伟大实践,真正惠及大连590万人民。

  2004年市政府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提升大连的口岸服务功能。按照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做好总体规划,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港口管理体制,整合全市港口资源,加强与省内外港口的合作,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专业化分工明确的港口群。推进区港一体化,力争启动5.8平方公里区港联动试点,逐步将保税区功能覆盖到整个大孤山半岛,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的两个泊位、庄河港一期工程及北良港综合物流工程等重大项目,年内要投入使用。启动老港区搬迁改造和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加快大石化油码头、大连湾通用杂货码头及大窑湾汽车物流码头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大窑湾铁路复线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争取新开辟3条空中国际航线和3条集装箱远洋干线,航运交易市场建成投入运行。大力发展航运、仓储、物流、加工制造、金融保险、对外贸易、劳务合作和口岸服务等产业,加快形成完善的临港产业体系,增强面向东北地区的口岸服务功能。港口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5%,达到1.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2%;达到220万标箱。空港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增长8.2%,达到3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增长15.8%,达到11万吨。

  2.以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构筑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型工业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发展临港工业的优势,以大石化、西太平洋两大石油炼制企业为基础,规划和推进具有国际水平的石化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乙烯及其中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积极推进双岛湾石化工业园区项目,做好甜水套石化工业区的前期规划。以两大船厂的总装集成发展为依托,提高造船生产能力,建设世界规模的造船基地。依托冰山、重工·起重、机床、瓦轴、机车、一汽大柴等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重型机械、数控机床、轨道车辆、制冷设备、柴油机以及轴承等重大装备产品,全面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开发能力和成套生产能力。依托大显、华录、辽无二、东芝、佳能、环宇通信等企业,重点发展数字视听、光电子与显示器件、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工业电子、集成电路等大项目,强化电子信息产业的拉动作用,加快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完成河口至黄泥川动迁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快面向世界大公司的招商引资,构筑亚太地区重要的软件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基地。大力推进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高水平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交会。将双D港打造成为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及技术的核心区域。推进发光材料、新型涂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紧紧抓住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建设汽车发动机制造基地,发展汽车轮胎和音响等优势企业和产品;以辽特钢、蒂森·克虏伯、浦金钢板等企业为依托,形成汽车及家电用高级镀锌板、彩涂板和不锈钢等精品钢材产业;以美罗药业、珍奥核酸为重点,支持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和医疗设备等企业的发展;以实德、振邦氟涂料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大杨等纺织服装骨干企业创名牌、上规模,带动辅料和配套产品的发展;发挥临港优势,搞好农副产品和水产品深加工,促进华农、础明、善岛等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落实中央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6项优惠政策,全面启动石化、造船、重工·起重等17个首批国债项目的实施;继续跟踪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50亿元,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分别增长18%和15%。

  3.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继续实施北三市开发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渔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长海县“海上大连”建设示范区的作用,加快实施6个优势产业“百万工程”,建设10个年产值超15亿元的水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建设10个规模化畜牧良种繁育基地和100个标准化饲养小区,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和绿色有机食品。搞好沈大、大庄等6条主要公路沿线农业精品带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全市20个中心城镇建设步伐,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聚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帮助农民开拓农副产品市场。全面实施资源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绿色屏障、绿色通道、速生丰产林建设等重点工程。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降低农民负担,农业税率再降1/3。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8亿元,增长12%;农业增加值增长11%。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快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期货广场。支持银行、保险、期货、证券、信托等各业稳健发展,争取市商业银行跨地区经营。加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度,支持金融机构清理核销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加快大孤山国际物流园区、香炉礁商业物流园、甘井子陆港物流基地建设,规划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和航运企业进驻大连。进一步推进流通的现代化、国际化和便民化,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强化商业服务功能,年内完成西安路商业街一期改造,加快推进城区北部商业中心区建设,积极发展贴近群众生活的特色商业和社区商业,建设200个便民连锁店。加强农商对接,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发展各类社会服务中介组织,拓展信息服务市场。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控制和调节土地一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抓好金石滩主题公园等旅游大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增强旅游业竞争力,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5%。

  5.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世界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引进外资力度。要加快模具和配套工业园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工程,为国外大公司向我市转移创造良好的配套条件和通关环境。组建外商投资促进中心,进一步加强服务,降低外商企业的商务成本。要推动每个国有企业与同行业国外大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把这些企业纳入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之中。全年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00个,实际利用外资按新口径要达到16亿美元。继续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实际利用外资要力争占全市的1/3。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在连建立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积极引导外资参与国企改革、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商业、房地产等领域,扩大直接和间接融资规模。加快招商网络体系建设,加快落实我市与香港CEPA合作协议。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软件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以多种合资合作方式,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发展境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同国外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大连的国际影响力。

  6.以提升功能和解决“瓶颈”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突破600亿元。首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安排114项,投资额130.7亿元。继续推进“西拓北进”战略,加速甘井子区由郊区向主城区转变,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加快旅顺北路各工业小区和金州区配套工业园及工业新区建设。庄河电厂、泰山热电厂一期、烟大火车轮渡等重点建设项目要加快推进。完成“引英入连”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机场、核电厂前期工作,启动“引洋入连”前期工作。做好交通路网规划编制,加快香炉礁至火车站快速轨道交通、火车站至东海公园有轨电车线路改扩建、后盐立交桥、大庄高速公路西段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中心汽车站、土羊高速公路、沈大与大庄高速公路连接线、新红凌路,新建农村油路600公里,144个村通上油路。整修改造18条城市道路,新建30个港湾式停车场,整治3个交通广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完成火车站北广场建设。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工程。继续实施“蓝天碧海绿地”工程,加快虎滩和泉水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凌水污水处理厂和毛茔子垃圾焚烧厂,加大烟尘区域综合整治力度,拆除烟囱200根。继续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城区植树60万株,新增绿地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7.壮大民营经济,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体系,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放心、放手、放开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法律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以收购、兼并、入股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废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进一步降低门槛,大力吸引外地民营企业到大连投资,鼓励个人和家庭投资创业。推动民营企业向外向型、科技型和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创造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市总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好民营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打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信用担保、项目推进、法律援助、职工培训、职业介绍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建立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开展互保担保和股东担保。民营经济增加值要比上年增长16%。

  8.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在重点领域取得改革新突破。认真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力度,全力突破体制性障碍。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组建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继续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两年内完成分离企业“三供一房”工作。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BOT、TOT、特许经营等新型投资运营机制,加快推进热电、煤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合资合作。政府财力投资放大倍数要达到25倍以上。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建立规范化的土地资产账户。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要全部完成转企改制,推动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公益类科研机构与财政脱钩;党政机构所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全部完成转企改革;探索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选择1~2所市属医院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益性事业由政府主导、经营性产业由市场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年内要有80%以上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市场化经营改革。

  9.大力推进科教与人才战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鼓励中省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扶持化物所等科研机构的发展,吸引外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落户大连。面向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战略性产业,吸纳民营资本,共同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建立10个专业科技孵化器,培养一批科技企业及复合型科技企业家。推出10项具有国际水平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受理专利申请达到3500件以上。建立科技信息、技术交易等5个高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并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创办科技咨询机构,不断拓展科技咨询市场。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增长。开展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市政府采取一次投入、分年列支的方式,年内完成全市农村中小学20万平方米的危旧校舍改造。新增扩建高中阶段教育校舍25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0%。加快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工程,扩大外语教学普及范围,增加“双语”教学试点。整合扩大职教资源,建立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快旅顺大学城建设步伐,继续支持在连高校的搬迁改造和发展。树立科学人才观,创新培养、引进、使用和留住人才的体制,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快培养我市急需的各类人才,引进境内外高层次人才1万人以上。认真办好2004年海外学子创业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大连软件园和大连大学实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储备试点。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人口宏观调控,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0.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全面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城镇就业和再就业12万人以上,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8万人,大龄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万人。搞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额贷款2亿元,大力扶持创业式就业。强化最低工资保障、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三条调控线的宏观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欠薪报告制度,严肃查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建立确保民工工资兑现的长效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范围。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6.5亿元,比上年增长8%。市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400元。扩大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强资金管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以落实城乡低保政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40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特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证困难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市政府拨专款,建立主要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切实做好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实事。进一步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拆除旧房126万平方米,改善1.8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新建经济适用房4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增加到17平方米;多产权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要达到85%;为750户“双特困”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建设低价位商品房,逐步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消灭主城区现有238条摸黑路,整修街巷路50万平方米;改造煤气管网60公里、供水管网50公里、排水管网25公里;解决煤气历史欠账1万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农村新建饮水工程80项,解决8万人饮水困难。治理黑石礁和凌水河等地区环境污染,搬迁两个水产养殖公司,清理海上浮筏1.45万台;建设黑石礁海滨公园。完成东北路广电中心段道路拓宽、友谊街立交桥延伸改造等10项工程,改善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分别达到1万元和5000元。

  11.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风尚。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现代化新型社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市民的道德素质,养成文明习惯。继续巩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成果。开展共铸“诚信大连”活动,形成“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市。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市民参政议政创造条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依法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建立信访责任制,提高信访案件的结案率和息访率,降低重复上访率。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化解民间纠纷,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继续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进一步巩固全市安定团结的局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积极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建文明村镇,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制度。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紧急救援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加强对新闻出版活动和出版物市场的监管。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强企业、校园、社区、村镇、广场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市民健身活动,加快区市县市民健身中心建设,完成市游泳馆搬迁改造,开工建设实德足球训练基地。发挥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的作用,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关心残疾人事业,为全市3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年内进入全国首批无障碍示范城。全面发展老龄事业。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人防及民兵与预备役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等工作。

  12.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建设务实、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今年,市政府将把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投资软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各级政府行为。按照高效、快捷,方便企业和市民的原则,对现行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进一步清理和大幅度削减,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要对8项与企业和市民有直接关系的政府行政审批流程,进行精简和优化,通过公示和政务公开,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从源头和体制上解决乱收费问题,对现有行政性收费削减一半,削减后的经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对符合规定的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启用新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完善一站式办公,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广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行政方式。要建立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面向服务对象的定向评议和考核制度,强化投诉中心的职能作用,把企业和市民的意见作为任用和淘汰各级公务员的重要依据,对审批权力集中的行政岗位负责人进行定期交流。加强政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现象。出台《大连市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下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各部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监察,从严治政。要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听证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要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倾听群众呼声,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我们郑重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廉洁高效的作风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与全市人民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新的一年,我们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丝毫不能懈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大大连”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 字体: 】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