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示范区的发展“任重但不能道远”,我们必须追求有质量的速度,追求可持续的动力,追求成体系的支撑。当前,随着区域发展格局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示范区速度”正在提升,去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领跑辽宁。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强化系统思维,切实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工作,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1-6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11.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3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3亿元,增长24.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6亿元,增长27.0%。我们有信心按照年初既定目标,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速度的背后是质量的支撑。在产业上我们基于国际科技发展新前沿新方向,基于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基于辽宁省内产业短板空白,基于与沈阳、抚顺两市差异化发展,确定了示范区六大主导产业,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及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氢能)、现代服务业,并将在“十四五”规划中加以固化,指导招商引资及相关政策制定。以产业优化为牵动,重大项目纷至沓来,目前已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额超过800亿元,其中不乏国家蛋白质研究中心等“国家队”项目,百亿级融资担保机构等填补省内空白项目,燃气轮机产业园等开创辽宁品牌的历史突破性项目。同时,在重大项目建设上,依托领导干部包保责任体系和项目全周期服务平台建设,为项目落地开工营造了良好氛围。正在加快推进日本产业园、方大大健康小镇等一批重量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示范区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想企业所想,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新冠疫情期间,为支持域内企业渡过难关,示范区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政策,在省内率先发布了《沈抚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十二条措施》,从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稳定员工管理、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政务服务等分别方面拿出了“硬核”政策举措。通过对接实际需求,打出了“产业政策”+“纾困基金”的“组合拳”,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向域内94家企业和项目,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89亿元;向16家域内受困企业发放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近2亿元。积极支持新区企业申请国家开放银行防疫企业专项贷款1500万元。与京东集团合作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帮助30多家企业与抚顺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联系。二是急企业所急,全方位地解决企业难题。为解决企业用人、招工难问题,示范区人力资源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专场6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54个,606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积极推动美托科技、洁能科技、通用空气等4家企业纳入发改委、工业部防疫物资保障名单;协调燃气公司为域内企业缓缴燃气费5个月360余万元;为10余家双创企业减免租金40余万元。疫情期间,辽宁宏康公司在示范区区投资建设口罩生产厂,为推动口罩生产线快速投产,示范区各部门组成联合服务组,先后为企业协调解决厂房选址、供水供暖、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等问题,从注册口罩生产企业到第一批生产线投产仅用了8天,办理医用口罩生产许可从递交材料到下发生产许可证仅仅用了11天时间,创造了“示范区速度”。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吸引企业来示范区投资兴业。过去我们是以“走出去、请进来”“面对面”招商为主。疫情以来,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尤其是在网上招商方面实现了常态化。3月25日,我们组织线上“点对点”推介和签约大型活动,完成线上签约4个,线下签约8个。在“线上”招商的基础上,我们又实现了再创新,利用网上动漫的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云招商。5月20日,组织了“云招商”推介会,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百度、搜狐等16家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吸引200余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在线参与,众多优质投资者慕名而来。最后,我想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的一句古语所言,“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天的示范区,面对的是如无垠大海一般的广阔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真诚地欢迎各界朋友关注示范区,走进示范区,发现示范区,到示范区来生活工作、施展才华,和我们一起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