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网友、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辽宁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访谈!今年4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设立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中期的浦东和当前的雄安新区一样,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具体目标就是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巨大冲击下,示范区各项经济指标均取得了大幅增长。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幼学同志,就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有关情况回应大家的关切。
主持人:
    继2018年9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后,今年4月经中央编办批复,同意设立中共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工作委员会、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这对于示范区的发展有何意义?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幼学:
    中央编办批复同意设立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使我们被中央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内核,主要体现在格局和使命上。因为以此为标志,我们初步构建了承接国家和省级双重发展战略的整体架构,可以说一个时代等待着我们去开创,更高的使命等待着我们去实现。大家知道,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立区于沈抚两个特大工业型城市之间,从最初省委省政府擘画沈抚同城带蓝图至今,已超十年。这对于一个新启动区域来说,既长亦短。其长在于:足以让我们这样一方土地,实现从沈抚两市传统边缘地带,向辽宁乃至东北振兴增长极的定位质变;其短在于:格局初立、架构初显,还正待万类霜天竞自由。所以,这种发展中的辩证法预示着我们,必然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辽宁特区”。对此,我们已经将目光对标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中期的上海浦东和当前的雄安新区。尤其是此次中央编办的批复,在我们看来代表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乃至辽宁和东北的关怀厚望,绝不可辜负。这促使每一位示范区人,主动承担起中央的重大嘱托和深度关切。由此而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对示范区提出的“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增长极”的奋斗目标就愈发清晰了,“增长极”的内涵也越来越具化: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我们高质量打造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以开拓者自居、以奋斗者自强,为辽宁乃至东北全面振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新模式,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拿出系列首创经验。
主持人: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始终以改革创新为生命和灵魂,去年在放管服改革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3.5小时完成企业设立的“沈抚速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2020年,示范区在改革和创新两方面又有哪些新的举措?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幼学:
  全体示范区人已经达成共识:示范区的生命在于改革、示范区的前途在于创新、示范区的价值在于示范,每个人的精神追求都浓缩在“24个字”当中,即“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埋头苦干、追求卓越”。这决定示范区的工作方法论是要“创新、再创新、更创新”,时刻将改革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源动力。目前,示范区已经树立了将解放思想作为永恒课题的理念,在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用人制度、社会治理模式等基础性改革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在推进国有平台公司、金融领域创新、一支队伍执法、“十网合一”社会治理、政府投资类工程EPC管理等9个方面近40项的改革创新举措。每一项改革,都立足于实际,聚焦于发展,落脚于服务,根植于示范,我们将在下半年对相关经验作进一步夯实,向辽宁省委省政府交卷。下面我简单介绍几项重点改革任务的进展情况。一是用人制度改革,这是沈抚新区升级为改革创新示范区之后启动的第一项重大工作,我们以“身份冻结、档案封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效能监察、末位淘汰”24字为方针,坚持创新思维,创造性设计了“示范区编”,将传统有差别的干部身份管理转变为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力破解了体制机制带来的传统制约。我们通过双向选择、竞争择优、逐级聘任相结合的精密流程,保持了环环相扣、压茬推进的有序节拍,仅用12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可以说,取得了圆满成功,明晰了示范区的体制架构和人员配置,进一步夯实了体制支撑和人力基础。二是国有平台公司改革,我们将“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效能”作为首要任务,今年伊始,以招商集团作为改革试点,以猎聘方式择优选聘了部分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采取市场化与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全面提升了专业化国有公司的运行管理能力。目前,试点工作已开始全面推广,示范区各国有公司在国企改革的总框架下根据产业特点和功能定位分别制定了公司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形成了切实可行改革实施路径。通过国企改革,示范区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小政府、大社会发展格局下的“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加快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在示范区原“放管服”改革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证照分离”改革要求,扩大承诺制审批改革范围,将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优化服务等多种措施纳入示范区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改革范畴。实行信用承诺制后,审批事项涉及质量、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工商及工程建设项目6大类26个主项150个子项中,52项非即办事项改为即办,96项实现容缺办理,共减少审批环节65个、审批要件284件,审批时限比示范区原公示审批时限减少94.7%,比法定审批时限减少96.6%。四是金融领域创新,主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导,构建示范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我们设立了10亿元规模的示范区产业(创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探索实行“基金+项目”招商模式,开展项目融资、存量资产融资,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正在联合瀚华金控集团发起设立国内规模最大的政府与民营资本合作的担保基金。五是社会治理改革,通过网格化管理形式、智能化管理手段,将“人、地、事、物、组织”全要素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网格责任人,以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和平台建设为支撑,建立健全党工委领导、管委会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示范区社会治理体系。目前,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社会治理管理指挥中心已经破土动工。其他各项改革任务也在蹄疾步稳的推进之中,有新的进展和成果我们也会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
主持人: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仍然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这个“沈抚速度”背后的动力来自哪里?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幼学:
  我们深知,示范区的发展“任重但不能道远”,我们必须追求有质量的速度,追求可持续的动力,追求成体系的支撑。当前,随着区域发展格局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示范区速度”正在提升,去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领跑辽宁。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强化系统思维,切实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工作,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1-6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11.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3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3亿元,增长24.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6亿元,增长27.0%。我们有信心按照年初既定目标,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速度的背后是质量的支撑。在产业上我们基于国际科技发展新前沿新方向,基于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基于辽宁省内产业短板空白,基于与沈阳、抚顺两市差异化发展,确定了示范区六大主导产业,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及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氢能)、现代服务业,并将在“十四五”规划中加以固化,指导招商引资及相关政策制定。以产业优化为牵动,重大项目纷至沓来,目前已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额超过800亿元,其中不乏国家蛋白质研究中心等“国家队”项目,百亿级融资担保机构等填补省内空白项目,燃气轮机产业园等开创辽宁品牌的历史突破性项目。同时,在重大项目建设上,依托领导干部包保责任体系和项目全周期服务平台建设,为项目落地开工营造了良好氛围。正在加快推进日本产业园、方大大健康小镇等一批重量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示范区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想企业所想,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新冠疫情期间,为支持域内企业渡过难关,示范区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政策,在省内率先发布了《沈抚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十二条措施》,从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稳定员工管理、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政务服务等分别方面拿出了“硬核”政策举措。通过对接实际需求,打出了“产业政策”+“纾困基金”的“组合拳”,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向域内94家企业和项目,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89亿元;向16家域内受困企业发放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近2亿元。积极支持新区企业申请国家开放银行防疫企业专项贷款1500万元。与京东集团合作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帮助30多家企业与抚顺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联系。二是急企业所急,全方位地解决企业难题。为解决企业用人、招工难问题,示范区人力资源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专场6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54个,606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积极推动美托科技、洁能科技、通用空气等4家企业纳入发改委、工业部防疫物资保障名单;协调燃气公司为域内企业缓缴燃气费5个月360余万元;为10余家双创企业减免租金40余万元。疫情期间,辽宁宏康公司在示范区区投资建设口罩生产厂,为推动口罩生产线快速投产,示范区各部门组成联合服务组,先后为企业协调解决厂房选址、供水供暖、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等问题,从注册口罩生产企业到第一批生产线投产仅用了8天,办理医用口罩生产许可从递交材料到下发生产许可证仅仅用了11天时间,创造了“示范区速度”。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吸引企业来示范区投资兴业。过去我们是以“走出去、请进来”“面对面”招商为主。疫情以来,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尤其是在网上招商方面实现了常态化。3月25日,我们组织线上“点对点”推介和签约大型活动,完成线上签约4个,线下签约8个。在“线上”招商的基础上,我们又实现了再创新,利用网上动漫的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云招商。5月20日,组织了“云招商”推介会,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百度、搜狐等16家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吸引200余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在线参与,众多优质投资者慕名而来。最后,我想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的一句古语所言,“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天的示范区,面对的是如无垠大海一般的广阔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真诚地欢迎各界朋友关注示范区,走进示范区,发现示范区,到示范区来生活工作、施展才华,和我们一起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中扬帆远航。